產品類別


        應用市場


      首頁>資源庫>行業動態

      確保涂覆可靠性:從清潔工藝到防偽識別

       
      在表面貼裝技術(SMT)出現之前,電子元件多為軸向結構,通過“通孔(through-hole)”方式安裝,導體間距較大。那時,即便電路板結構相對寬松,為了保證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,製造商仍會在施加三防涂層(Conformal Coating)前進行徹底清潔。
       
      軍工承包商尤為嚴格——他們采用“兩步清洗法”:溶劑清洗+去離子水清洗,這一做法至今仍被軍規電子產品沿用。
       
      01“No-Clean Flux”時代的到來
       
      隨著“免清洗助焊劑(No-Clean Flux)”的普及,部分製造商開始省略清潔工序。然而,隨著電子元件的小型化與高密度化,這種省略工藝的做法正面臨挑戰。
       
      在當今的細線路與無鉛焊料技術中,殘留助焊劑、金屬化銳角元件與緊湊布局共同導致潛在的可靠性風險——包括枝晶生長(Dendritic Growth),造成間歇性故障或失效。
       
      枝晶生長的三要素包括:
      · 離子污染(Ionic Contamination)
      · 電壓偏置(Voltage Bias)
      · 濕度(Humidity)
       
      02 污染源與清潔方式
      污染物來源多樣:
      助焊劑殘留(Flux Residue)
      人為接觸(手汗鹽分)
      裸板制造殘留物
       
      對于三防涂層的良好附著性而言,表面能至少應達到 38 dynes/cm。若低于此值,將導致潤濕不良、附著差、毛細滲透等問題。
       
      污染分為兩類:
      · 疏水性污染物(Hydrophobic):如油脂,會影響涂層鋪展
      · 親水性污染物(Hydrophilic):如鹽類,會引發枝晶生長
       
      👉 最佳清潔方案:半水基體系(semi-aqueous, solvent/water-based system),能同時去除疏水與親水污染物。清潔干凈的表面,是防止污染導致失效的關鍵。
       
      假冒三防涂層: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假冒三防涂層已成為電子行業的隱患。它們外觀與正品相似,但化學性能與保護特性遠遠不達標,嚴重威脅設備的可靠性。
       
      為什么假冒涂層會導致失效
      1. 質量低劣:使用劣質原料制造,缺乏必要的化學耐受性和介電性能。
      2. 一致性差:厚度與涂覆均勻性不達標,容易形成薄弱點。
      3. 壽命短:易快速老化,使電子元件暴露于環境風險。
      4. 潛在危害:含有有害雜質,對工人健康及產品生命周期安全造成威脅。
       
      如何防止假冒涂層導致的應用失敗
       
      ✅ 選擇可靠供應商
      從經過認證、信譽良好的渠道採購,并核查其授權文件。
      ✅ 嚴格檢測與驗證
      應用前應檢測厚度、介電強度與化學耐受性,確保符合工藝要求。
      ✅ 保持行業警覺
      關注行業動態與防偽信息,內部共享防偽意識。
      ✅ 員工培訓
      培訓員工識別假冒產品,發現可疑物料及時上報。
       
      總結
      三防涂層在電子保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而其可靠性取決于兩大關鍵環節:
      1️⃣涂覆前的清潔質量
      2️⃣ 使用正品的真實性保障
       
      通過把控這兩個核心環節,您將顯著提升產品的長期性能與可靠性。
       
      文章來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gfRu_I_IAFBRX634JTOh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