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池包黏接的5大核心優勢
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,電池包作為電動車的“能量心臟”,其安全性、可靠性與制造效率直接影響整車性能與企業競爭力。相較于傳統機械緊固件或焊接工藝,結構性膠黏劑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,正成為電池包組裝的優選方案。本文將從工藝、性能、成本等多維度,解析其被廣泛應用的核心原因。
一、全場景密封,守護電池安全底線
電池包的安全性首重“防泄漏”——電解液等化學物質一旦外泄,不僅會腐蝕車身,更可能引發短路甚至熱失控風險。結構性膠黏劑通過連續、無斷點的密封層,構建起可靠的防護屏障,徹底規避機械緊固件(螺栓/鉚釘)的縫隙隱患,以及焊接工藝可能產生的虛焊、氣孔等缺陷。
二、保護材料本真,提升生產柔性
金屬基材的完整性是電池包結構強度的基礎。傳統焊接會導致局部熱影響區金屬晶粒粗大、強度折損(需額外增厚材料補償),且一旦出現裝配誤差,零件往往報廢;機械緊固件則可能在反復拆卸中損傷表面涂層。
結構性膠黏劑的應用,實現了“無損傷連接”:
可返工性:固化前膠層可輕松清除,零件無不可逆損傷,降低不良品率;
材料兼容性:無需為補償焊接強度損失選用高成本合金,直接節省材料採購成本;
涂層友好:避免焊接飛濺或緊固件壓痕對表面處理的破壞,保障外觀與防腐性能。
三、降本增效,重構制造鏈路
對于動輒占地數百平米的大型電池包,傳統焊接依賴超大型釬焊爐,設備投資高、空間占用大、調試周期長,極大限制產線靈活性。結構性膠黏劑的引入,徹底改寫這一局面:
省材料:無需使用高強度補償合金,直接降低原材料成本;
省設備:告別大型釬焊爐,減少廠房建設、設備採購及維護投入;
提效率:膠黏劑涂覆工藝可適配自動化產線,固化時間可控,大幅提升裝配節拍。
四、輕量化+高穩定,賦能整車性能升級
電動車的續航焦慮與整車輕量化緊密相關。焊接需依賴更厚金屬保證強度,而結構性膠黏劑配合薄壁材料(如鋁合金/復合材料),可實現減重,直接提升續航里程。
此外,膠黏劑的彈性特性可緩解異種材料(如鋼-鋁、鋁-復合材料)因熱膨脹系數差異導致的應力集中問題。在電池充放電循環、高低溫環境切換中,膠層能隨基材同步形變,確保電池包長期尺寸穩定性,降低因結構變形引發的接觸不良或密封失效風險。
五、靜音作業,踐行人本制造
制造環節的健康安全同樣不容忽視。機械緊固的螺栓/鉚接設備噪音常超,長期暴露易導致操作工人聽力損傷;焊接過程的弧光、飛濺及高頻噪音,更需額外防護投入。
結構性膠黏劑的涂覆與固化工藝全程低噪音,大幅改善車間聲學環境,助力企業滿足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要求,提升員工滿意度與品牌形象。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parker.com/us/zh/divisions/assembly-and-protection-solutions-division/resources/5ReasonstoUseanAdhesiveforBatteryBoxBonding.html